欢迎光临 南乐益民医院 官网!
24小时服务热线: 0393-6789120 6788120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医学常识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NEWS

科普用药|这些日常用药小知识建议您收藏!

时间:2022-11-06 17:10:40 来源: 点击:136次

药物可以治病,但使用不当反而会出现不良后果危害人体健康,轻则延误病情,重则危及生命。这些关于日常用药的小知识,建议大家收藏!



01
学会看药物说明书


药物说明书上都印有【慎用,忌用和禁用】
慎用,是指药物可以谨慎使用。使用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用药情况,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刻停药。需要慎用的大多数是小孩、老人、孕妇以及心肝肾功能不好的患者,因为这些人体内的药物代谢功能差,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高,所以要慎用。慎用,不是不能用,而是要留神。
忌用,已经达到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反复使用。标明忌用的药物,说明其不良反应比较明确,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较大。但一般有个体差异。如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忌用苯唑青霉素钠,因为该药可减少白细胞。
禁用,这是对用药的最严厉警告,禁止使用就是不能使用。如对青霉素过敏的人就禁止使用青霉素!青光眼患者就禁止使用阿托品!

02
正确服用药物


大多数人患病后,只注意对症选药。其实,正确地服用药物也很重要。正确服药有多方面,如正确的剂量、给药途径、服药时间,甚至服药的饮水量和姿势都要注意。

03
药物的服用时间


根据国人的一日三餐饮食习惯,可将基本用药时间划分成:
(1)空腹:指清晨未进食前30--60分钟
(2)饭前:即三餐前30--60分钟
(3)饭时:指饭前片刻或餐后片刻
(4)饭后:即餐后15-30分钟
(5)睡前:指睡前15--30分钟
必要时:指疼痛时立刻服用的药,如心绞痛发生时,速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
04
服药时要多喝水


服药时多饮水,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用量较大的药物的血中药峰浓度,加快达峰时间,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由于大量饮水可以增加胃的排空速度,使药物尽快到达肠部,提高药物的吸收率从而提高血药浓度。一般提倡服药时要喝200-300毫升水。
有些药物尤其是胶囊剂不要干吞,因为药物容易粘附在食管壁上而造成食管的损伤。
磺胺类药物,它的代谢物容易在泌尿道形成结晶,因此要大量喝水。每日最好不少于1500毫升。
05不可以用水送服的药物


止咳糖浆,药物是溶解在糖浆里。应该先喝点热水,再慢慢服用止咳糖浆,让药物覆盖在咽部的粘膜表面,形成保护性薄膜。可以减轻粘膜的炎症反应,阻断刺激,缓解咳嗽。
06
不要用茶水送药


尤其是含重金属成分的药物铁剂和铝剂,因为茶水中的茶多酚类会与药物中的金属离子结合而发生沉淀,不仅不能为人体吸收,降低药效,而且还会刺激肠胃。镇静类药物也不宜用茶水送服,因为茶水中的咖啡因,具有兴奋作用,从而降低药效。
07
服药忌口


服用中药和西药都有一定的禁忌。例如,服用降血压药利血平期间,就不能吃含酪氨酸量高的食品。因为用药后,酪胺代谢被抑制而使其体内集聚,导致严重的高血压危象,请遵医嘱。
08
药物的“耐受性、耐药性、抗药性”


这些都是指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或一种药的反复使用,使其治疗效果愈来愈差,最终失去原有的疗效。
09
停药反应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使人体对该药物产生依赖性,一旦停药,机体来不及调整。于是,便出现机体的无药状态,使病情反复。例如,安眠药、降压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些药物停药都必须由医生进行减药量,让机体慢慢适应。为保证安全,请遵医嘱。


010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与药物的作用和剂量无关。反应不相同,不易预知,一般不发生在首次用药时。通常停药后反应消失。对过敏体质的人,用药要小心。自己对什么药过敏要牢记。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些是很难避免的,有些是可以避免的。大家在用药时要注意:
对肝肾功能不好的人,应选用对肝肾功能无不良作用的药物,必须使用,应适当减量;
用药要合理,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用新药时,必须掌握有关资料,慎重用药,严密观察;
如有对机体功能有损伤的药物,必须按规定检查器官功能;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在日常用药中不能凭“经验”用药,特别是对于家中老人、孕妇、小孩,在用药的问题上应尤为注意,出现身体不适,如需用药时,可前来我院门诊,在专家指导建议下合理用药。

南乐益民医院门诊药房全体药剂师:

您给予我信任,我们必将竭尽所能为您的安全用药保驾护航;您给予我信任,我们必将待您如亲人,和您贴心并肩选好药,用对药,期待您健康,祝愿您康复;您给予我信任,我们必将用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职业心真诚为您服务。

白色工作服的意义,为人民服务的动力;药剂师调配的药品,祛病强身的武器;用心打造贴心服务,同心共筑医患和谐。

药房咨询电话:0393-6268777

END


编 辑 | 孔翠鲜  审核 | 杨晓伟

  •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
  • 下一篇:【健康讲堂】秋冬季节,如何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 成功案例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医院急救电话:
    0393-6789120
    6788120

    外科咨询电话:
    0393-6229005

    内科咨询电话:
    0393-6289120

    妇科咨询电话:
    0393-6221605

    儿科咨询电话:
    0393-6788120

    放射科咨询电话:
    0393-6222899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