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南乐益民医院 官网!
24小时服务热线: 0393-6789120 6788120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医学常识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NEWS

如何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时间:2022-08-21 16:21:07 来源: 点击:102次

有没有感觉,现代人变得越来越脆弱了?


随着饮食、情绪、生活习惯等的逐渐改变,以及遗传因素的影响,现代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等,越来越普遍多见了。


尤其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心脑血管疾病已然成为我国国民的首个死亡原因了。


内心祈求可以健康长寿的我们,要意识到保持青春容颜只是浮云,拥有年轻健康的血管,才是生命持久焕发活力的重要保障。


那么怎样才能从生活中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


警惕心脑血管

危险因素



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有些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有些是我们可以干预的。要想要血管年轻,首先来认识一下导致血管动脉硬化加速的危险因素都有哪些?


不可控危险因素

1.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后进展较快。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从青少年时期开始,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越来越大。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发展的疾病,年龄是其很重要的一个危险因素。但是,年龄又是一个我们不可逆转的危险因素,衰老是一个自然规律,这是我们无法逆转、无法干预的因素。


2.性别:男女体内性激素水平不同,使得男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要比女性早10年左右。女性较男性发病率低,但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年龄和性别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性别也是很重要的危险因素,也是我们无法干预的。


3.遗传: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家族史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增加。家族中有年龄<50岁时患本病者,其近亲得病的机会5倍于无此种情况的家族。动脉粥样硬化性心梗、脑梗有家族聚集倾向,目前还没有确切的依据证明是哪个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遗传性有关,主流的观点认为是多基因遗传。遗传也是我们无法干预的一个危险因素。


以上三个危险因素都是我们无法干预的,但又是很重要的危险因素,所以想要彻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是不可能的,只能延缓它的发生,减少它的发病。


可控危险因素

医学上可以干预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三高”,一定要控制好。这些是传统的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还有吸烟、饮酒、肥胖、膳食不科学、缺少运动、睡眠障碍、压力及精神因素等。最近几年研究发现、高血尿酸和高同型半胱氨酸也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1.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发展速度较血压正常者高3-4倍,可能由于高血压使动脉壁承受较高的压力,内皮受损,脂质易于进入动脉壁,并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从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2.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都被认为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在这里要尤其强调高胆固醇的干预。胆固醇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危险因素中最主要的一个,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尤其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非常高,这类人群可能二三十岁就会得心梗。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者高出数倍,且病变进展迅速。糖尿病患者如果再合并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高血压,则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4.吸烟:吸烟称得上是“万恶之首”了,它对于血管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与不吸烟者比较,吸烟者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呈正比。被动吸烟也是危险因素。

5.饮酒:大量饮酒不但可导致脑血流量减少,还可损害肝脏影响脂质代谢。脂代谢影响着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脂类代谢异常是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6.肥胖:体重指数(BMI)≥28者称肥胖症[BMI=体重(kg)/身高(m)2]。肥胖可导致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的增加,并常伴发高血压或糖尿病,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7、膳食不科学:许多朋友尤其年轻人都喜欢吃在健康专家眼中的“垃圾食品”,方便面、甜食、油炸烧烤食品等,不仅爱吃,还经常吃。然而这些食品不仅含有大量的盐分、糖分、亚硝酸盐,还有许多反式脂肪酸和致癌物质,这些都是吸收进人体后对血管影响不利的物质。不仅增加血管负担,还会损伤构成血管的细胞。加上忽视吃足够蔬菜、水果的重要性,导致缺乏许多对血管修复有利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微量元素、抗氧化物质和纤维素等。

8、缺乏运动运动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帮忙身体把多余胆固醇从胆道与肠道排出体外,避免过剩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内壁。此外,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消耗过剩热量,使身体脂肪比重减少,肌肉比重增加,而减轻体重。因此缺乏运动的人很容易得动脉粥状硬化。


9、压力过大:人会因为压力而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于是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伤害动脉血管内壁。

10、高同型半胱氨酸:Hcy通过氧化和亚硝化反应对血管内皮产生毒性,刺激血管以及心肌平滑肌细胞增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11、高血尿酸:尿酸水平的升高会促进低密度蛋白胆固醇的氧化和脂质的过氧化,而脂质过氧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之一;尿酸水平的升高伴随氧化自由基生成增加并参与炎症反应,而炎性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之一;高尿酸血症时,尿酸结晶易析出,沉积于血管壁,直接损伤血管内膜,诱发炎症反应,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图片


稳住慢性病



血管系统,如同蜘蛛网一样分布在我们身体内,关联千丝万缕,会随着我们生长发育逐渐增长、增粗,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慢慢步入衰老。


有研究发现,儿童动脉血管的内壁上,就已经会出现微小的脂肪条纹了。而这种脂纹是血液中的脂类物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的,它并不会直接引起动脉硬化,而是平静地嵌入到血管内壁上。



图片


随着年龄逐渐增长,脂纹也会逐渐发展成为纤维化斑块、不稳定的斑块。这些斑块一方面使血管硬化,另一方面,会侵占管道内空间,使血管变窄。这就成为了我们常听说的“动脉粥样硬化”了。


而且,越来越多的地方会出现类似的变化,如主动脉、心脏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等动脉都会出现。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个漫长曲折的过程至少需要大概30~40年左右。


然而,如果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控制不佳,以及吸烟、爱吃“垃圾食品”、熬夜、不爱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加速缩短这个过程,引发血管病变。


保养血管

看7招



1. 严格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


患者一定要按照医嘱坚持服药,降低血压、血糖和血脂,要记住降三高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减少三高对靶器官的损害。“三高”不可怕,三高给血管带来的长期伤害才是可怕的来源,健康的威胁。



2. 健康饮食。


(1)用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少用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

(2)多吃蔬菜水果,五谷杂粮,以蒸煮简单加工为主;

(3)适量吃一些奶酪、酸奶类的乳制品,最好选用低脂或者脱脂的;

(4)每周吃两次鱼,适当是白肉即禽类,少吃红肉,而且尽量选用瘦肉。(金枪鱼、沙丁鱼、三文鱼、富含对心脏有益的亚麻脂酸(Ω-3脂肪酸)。沙丁鱼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血压,保持正常的心律,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科学研究发现,人体摄入较多的Ω-3脂肪酸,能够大大降低心脏病发病的风险和预防心跳停止导致的猝死);

(5)少吃甜食,控制含糖饮料;用新鲜水果代替甜品、甜食、蜂蜜、糕点类食品;

(6)补充一定坚果,如果可以接受的话。

(7)低盐、低脂,尽量口味淡一点,但因为长期的饮食习惯很难短期改变,所以在低盐、低脂与开心之间,靠近与开心一点更重要,但要把握度,不能太咸、不能太多油腻。


3. 戒烟,戒烟,戒烟。



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率增加3—4倍,心肌梗死增加20%,死亡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吸烟者中风风险是不吸烟者的3.7倍。冠心病患者如果戒烟,死亡率可以降低36%。吸烟会影响血脂、血糖,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的第一“等危症”,血糖受损等于直接伤害心脑血管健康。


4.限酒。


(1)中风:酗酒导致中风发生率明显提高。

(2)心衰:发生率是随着酒量上涨的。

(3)冠心病:对于冠状动脉疾病来说,每周200g酒精就会升高患病概率。

(4)其他心血管疾病:基本上也是多喝多危险。


5. 生命在于运动。


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基本上都是有氧运动,比如,走步、慢跑、长距离慢速游泳、骑自行车、跳舞等。有氧运动能够有效地锻炼心、肺等器官,能改善心血管和肺的功能。


有氧运动的目的在于增强心肺耐力。在运动时,由于肌肉收缩而需要大量能量和氧气,氧气的需求量增加,心脏的收缩次数、每次压送出的血液量、呼吸次数、肺部的收张程度均增加。所以当运动持续,肌肉长时间收缩,心肺就必须努力地供应氧气分给肌肉,以及运走肌肉中的废物。而这持续性的需求,可提高心肺的耐力。


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能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数量,提高机体抵抗力,抗衰老,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增加脂肪消耗,防止动脉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6. 定期体检。


大部分动脉在开始出现粥样硬化时是没有任何症状的。而在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前,也很少有人会感觉到自己的血管在衰老。所以监测血管硬化的程度是有一定意义的。


尤其35岁后,建议每年至正规医疗机构做体检,抽血检查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以及颈部血管超声,及时发现血管可能出现的危害因素及不良情况,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7、做动脉硬化的健康管理


心血管疾病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累积而成的。很多人从十几岁开始血管就加速了动脉硬化的进程,只有提前找到疾病的危险因素,提前干预,才能真正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扼杀在萌芽之中,才能远离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无论你是高危人群,还是已经有动脉硬化斑块,最好能提前做动脉硬化的健康管理,统康平台会根据体质指数、年龄、是否吸烟、血压、血糖、血脂的及生活方式等具体数据指标等,来预测动脉硬化的发生。通过评估精准查找导致动脉斑块形成的原因(危险因素),在专业医生的干预指导下,预防和控制斑块发展速度,降低心脑血疾病的风险。

 

只有进行科学的健康管理延缓衰老,才有可能减慢动脉硬化的速度,推迟或者避免心血管疾病危险的发生!早一日预防,早一点安心。警惕起来吧,为自己的健康打好保卫战!

  • 上一篇:夏季饮水有讲究,你喝对了吗?
  • 下一篇:【神经内科小常识】预防头痛的方法
  • 成功案例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医院急救电话:
    0393-6789120
    6788120

    外科咨询电话:
    0393-6229005

    内科咨询电话:
    0393-6289120

    妇科咨询电话:
    0393-6221605

    儿科咨询电话:
    0393-6788120

    放射科咨询电话:
    0393-6222899
    二维码
    线